??編者按:為了馳援抗擊肺炎,樂居財經推出特別策劃《商業戰疫》系列專題報道,以饗讀者。
??文/樂居財經 張丹
??一場疫情,讓購物中心原本的“豐收季”變成了冰凍期,尤其在給予業績爆發厚望的春節期間,更是可謂風雪交加、寒氣逼人。
??控制人流聚集的防疫意識與行政政策導致商場客流銳減,有的幾近斷源。昔日的門庭若市如今已成門可羅雀。
??策劃的節日狂歡活動取消、營業結束時間提前、部分延長休業,在疫情不知何時休的情況下,一些購物中心業主們發起了一波減免租金行動,以扶助疫情中舉步維艱的品牌商戶,這絲絲的暖意在這個世紀商業寒冬中終究被雨打風吹去。
??對比2019年的春節期間消費數據,今年的消費數據可謂連零頭都趕不上。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春節檔實現總票房54.4億元。而今年春節多檔電影撤檔,且票房收入僅為181 萬元。??
??有的專家認為,疫情對消費的影響不必過于擔心,待疫情控制后,壓抑下的消費仍然會爆發。但是,全聯房地產商會商業地產工作委員會會長王永平不這么看。他認為,此次疫情對商業的影響會超過曾經的“非典”。2003年的中國,經濟增長還是以二產為主,制造業受損后還可以通過后期追加生產趕上去,而如今則以服務業為主,一些服務業消費的損失是不可逆的。比如,這幾個月不吃的大餐,以后幾個月不一定都可以吃回來。這幾個月中原本安排的假期旅游,以后就可能不一定有機會都補回來。
??減租的性質之爭 雙方都是受損方
??樂居財經不完全梳理統計,截至2月7日,全國有110家商企推行減、免租金政策,超過2100家購物中心、百貨商戶受惠。在減免方式分為免除、減半兩種,租金減半企業超六成。依據行業協會統計與相關企業公開公布的信息測算,迄今商場為租戶減免租金總額應在百億左右。
??與往常面對大災大難一樣,一大批購物中心業主帶頭發起了減租運動。在媒體紛紛以義舉之意的一片表揚聲中,在一些商戶的擊掌叫好聲中,對于減免租金的看法也還傳出了另外不同的聲音。
??有知名餐飲企業老板在釆訪中公開表示,商場為商戶減免租金天經地義、合理合法,所謂義舉一說是地產商在“忽悠人”。
??對此,有知名商業地產商高層第一時間聯絡王永平會長,對商戶的這種說法表示憋屈,認為地產企業也是受害者,每天付出高昂的利息、物管及高企的人力成本,憑什么疫情損失這個重擔全部讓自己一方扛?
??為此,王永平專門向法律界人士了解,法律專家認為,如果是政府或商場要求商戶停業的,則商戶要求免租是合情合法。如果商戶仍然具備正常營業條件的,只是業績下滑、經營慘淡,那么,商場并無減免租金的法律義務。商場的自發減免行為應該認定為義舉,大家應該為他們鼓掌。他以萬達廣場為例,事實上,只有湖北的萬達廣場收到了政府停業通知,但是萬達集團卻下令自己全國所有的購物中心為商戶免除一個月租金與物業費。他認為這毫無疑義是王健林先生的善舉了。
??全聯房地產商會商業地產工作委員會會員單位橫跨地產商與品牌商,用王永平的話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他說話必須基于公平公正,兼顧雙方利益。他認為這個問題的處理,首先要講合法,大家依合同約定來,對于約定應該減免的,商場必須減。如果依合同不在減免租金范圍的也要理解,畢竟各家實力不盡相同,不要去搞道德綁架。當然,生活中常講一個合情。開發商如果自己資金鏈沒有那么緊張,給予困境中的中小商戶一些支持也是應該考慮的,商業地產運營中甲乙雙方要有命運共同體意識。
??活下來是關鍵 應急損失賠償機制亟待建立
??現在行業內普遍彌漫著焦慮與不安。這既有對疫情發展情況不確定的擔心,不知道商業經營何時恢復正常。同時也有對自己未來損失無法估量、損失如何分擔不確定性的擔心。
??顯然,僅靠購物中心一方道義層面的扶助是不夠的,也是不可持續的,購物中心與品牌相互抱團取暖也是熬不過的。亟待建立一套全面的企業應急損失賠償機制。
??常言道:黑夜過后就是黎明。但是,誰是那個可以堅持看到黎明的人,或許未等黎明到來已身先亡。
??“企業的現金流能撐到什么時候,這是各個老板最擔心的。”王永平說,不要認為這個問題只是中小企業有,規模大的企業同樣有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在這兩年經濟高增長階段,一些企業往往也采取高速擴張戰略,資金崩得比較緊。
??“過去這些年,我們國家經歷了大洪災、SARS、汶川地震等多數重大不可抗災難,無不對于商業經營造成重創。雖然每次都有企業互助與國家政策扶持,大家多數也都抗過來了,但是缺乏深入總結,沒有形成制度化,是以國家臨時性、一次性政策體現,這其實是不利的。”王永平說道。
??在王永平看來,此次疫情過后,我們必須建立起應急損失聯合補償機制。以后應急事件發生后,大家不用那么慌,不再心里沒底。這些天,他與業界高層集中討論了這個問題。他提議對于商業地產行業遭遇重大損失時的扶持,要從不確定的政策支持變為確定性的法律條例。政策意味著有不確定性,而且各地也不盡相同,如果是全國性的有法可依,企業就好比吃了定心丸。
??他的建議是,一、要從企業間的道義扶持明確為各方的法律責任,包括對于不可抗性因素的認定。二、要從事態結束后企業等國家扶持辦法,轉變為企業事發即可預知,比如明確稅費減免范圍與幅度。三、要從單一的乙方向甲方轉嫁損失或甲乙方共擔轉變為多方?償,把政府、銀行、保險機構、員工都納入進來,把風險分散,把責任分解。
??“不過,受疫情的影響,2020年新開購物中心的數量必然會縮減。”王永平認為這是無可置疑的,而縮減的數量與后續政策扶持和疫情時長有直接的關系。
??隔離生活 對實體商業價值的新認知??
??當然,每一次重大波動,都會對行業帶來新的思考。權威部門基本認定,此次疫情是由食品安全引發的。近些年,我們行業內把商業競爭過份聚焦于線上與線下,而輕視了商業的本質:那就是賣什么!消費者最看重的是什么?便宜?便捷?好玩?還是品質?消費升級涵蓋方方面面,但是首先是回歸商業本質,即商品與服務。疫情過后,超市取代農貿市場的步伐會加快,商場加大安全性方面的投入有望形成共識。
??此外,由于此次抗疫中,不少隔離人群依賴線上外賣過日子,因此有些業內人士預言此次疫情過后,線下實體商業可能會面臨線上更大的競爭壓力。
??王永平不這么看,他認為疫情并不會對實體商業帶來顛覆性改變。此次全國如此空前多的人群被隔離在家,無法外出正常消費特別是聚會,這會讓大家對于線下商業面對面社交的重要性會有更深刻的體悟。
??“試想,疫情徹底控制那一天,人們首先是去叫快遞小哥送龍蝦還是與親友外出聚會狂歡呢?”王永平問道。


行業資訊
聯系電話:059187640886 / 059188968588
企點客服QQ:8000549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