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屋吉屋,互聯網房產中介平臺,就像一個“野蠻人”闖入租房市場,攻城掠地,還豪言要“干掉中介,讓門店滾粗”,如今中介沒有被干掉,反而自己先關閉了。
愛屋吉屋成立于2014年2月,成立的短短2年時間內就已經進行了5輪融資,前后融資約3億美元,晨興資本、高瓴資本、順為資本都有跟投,然而如今隨著資本退潮,市場份額進一步萎縮,僅依靠流量打敗線下門店的互聯網房產中介終將曇花一現。
5年燒光3億美元,房產中介明星愛屋吉屋倒閉
許多買房、租房的朋友應該聽過“愛屋吉屋”房產中介公司,這家公司的模式就是,一不設門店,二不給中介顧問傭金提成以避免經紀人對客戶“挑肥揀瘦”,倒貼活動通過高底薪、快成交、以客戶打分為基準的服務費激勵租房顧問提供服務,對租客一視同仁,三是推出“租客傭金全面”的火爆倒貼活動。
憑借著輕門店、免傭金等新興房產中介模式,愛屋吉屋自成立以來迅速搶占市場份額,并獲得資本加持,天眼查數據顯示,愛屋吉屋2014年成立以來,在短短2年時間內就成功進行5輪融資,其中D輪融資和E輪融資分別融資1.2億美元、1.5億美元,背后投資方有GGV紀源資本、晨興資本、順為資本、高榕資本等。兩年時間內,愛屋吉屋員工數從2014年的不到3000到2015年的13000名,可見擴張之快。
雖說有資本加持,然而多年以來愛屋吉屋一直未盈利導致其利用“傭金價格戰”模式難以持續,想繼續拿到投資人的錢就必須面臨投資人的考核壓力,也就是要拿出更好的業績數據給投資方看,才能可能拿到新一輪融資,但是2015年E輪融資完后,愛屋吉屋就再也沒有融到一分錢,很顯然,投資人對其經營模式開始了用腳投票。
為了節省成本,愛屋吉屋開始采取降低經紀人薪資、提高二手房交易中介費比例,不再對客戶采取免傭金或者傭金減半等措施,來解決難以盈利的問題,作為市場后進入者,前期的各種優惠傭金舉措在短時間內還沒有培養用戶的粘性度,因此愛屋吉屋的這一措施對于其搶占市場份額更加步履維艱,到了2016年愛屋吉屋的成交量出現大幅下滑,成交額越來越低,2016年3月份,愛屋吉屋市場占有率下跌2.3%,又在4月份下跌1.5%,在北京的市場占有率也于2016年5月下跌2.03%,6月份北京市場占有率再次下跌1.46%,愛屋吉屋節節敗退。
2月18日,愛屋吉屋網站和APP全面停止,網站已經變成“一樓房東”,APP也一直顯示服務器迷路狀態。
愛屋吉屋的輕資產互聯網中介模式為何難以持續?
此前,在面對愛屋吉屋的這種模式時,鏈家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左暉就公開表示,“沒有門店不是不想有門店,是沒法有門店,愛屋吉屋作為后來者,不得不以網絡平臺為殺手锏,因為他們在全國建立優秀門店很難”。
為什么看著邏輯很清楚的互聯網中介模式,在中國卻毫無生機,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房地產中介通過撮合二手房買賣促成交易,所以通過中介買賣二手房,簽署的買賣合同都是三方合同,但在國外很少有中介,買賣雙方都有一個代理,代理為了傭金自然就會保護自己服務對象的利益,但在在中國,中介費是弱勢群體交,而中介還需要幫助強勢一方要求更高價格,中國的中介從根源上的弊端就是雙邊代理制,在任何情況下,一手托兩家,必然都會損害交易中的一方利益,中介作為居間方為了撮合成交必然會聯合強勢的一方去打壓弱勢一方,這是一切中介生意的基本原則和邏輯,所以只能討好話語權的一方,而互聯網中介看似無懈可擊的生意模式——降價,在中介行業里毫無顛覆能力。作為賣方的強勢群體,他們更為關注的則是門店的規模,市場占有率,能否賣到一個好價格。
“買賣過二手房的人都會感覺到,在2015年-2016年,基本所有的中介都在幫著房主挑戰購買者的價格底線,中介代理費高價的產生更大程度上是來源于規模,而不是服務,在高房價時代,房屋交易是低頻次的,而這其實不符合互聯網高估值的要求,討好客戶是沒有用的,因為客戶極度低頻,甚至低頻到一輩子就交易一兩次。”張大偉表示。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不扎根門店,通過輕門店方式進行市場拓展,導致經紀人對接手的二手房情況毫不知情,而有門店的經紀人經常實地踩盤他們對于房價的走向,房源的好壞都有著最為敏感的一手信息,門店不僅僅是對接客戶,更大程度上對接房東和房源,換言之,優先獲得房源的都是線下門店,然后再從線下門店轉移到線上進行后續買賣交易。


行業資訊
聯系電話:059187640886 / 059188968588
企點客服QQ:8000549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