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存量時代,對舊城改造,傳統方式就是推倒重來,用過往增量時期思維進行開發。
?
??實際上,存量時代考驗著我們對商業生命周期的挖掘和延續,“城市再生”是國內商業向下一階段突破新生的重要方式。
?
??本期,我們分享RET睿意德聯合創始人王玉珂,有關“城市再生”的思考和理解,希望給業者帶去面向未來的啟發。
?
??理解“城市再生”
?
??尊重原生,面向未來
?
??這個行業里大家都在講“城市更新”,但是我們傾向于用另外一個詞——“城市再生”。
?
??與住宅不一樣,商業有生命周期。生命周期從開始到結束,每個階段都有不同表現和特征。
?
??如何延續生命時間,這屬于生命再生概念。選擇“城市再生”更加貼近商業生命力的特定含義。
?
??什么是“城市再生”?與傳統開發最重要不同,再生一定保留原有功能。“城市再生”應該定義為:
?
??在對原有功能部分保留之下,以系統化思維對建筑空間再賦能,以使其適應未來城市發展屬性。
?
??城市再生分為兩個類別:一是調整型,就是整個建筑單體本身不發生變化,結構不動,只做一些局部調整,對內容重組和優化;二是改造型,除了既有歷史風貌的建筑調整外,同時組織大量新物業開發,以提升區域整體價值。
?
??如何理解城市更新的意義?
?
??存量商業有待價值重塑
?
??為什么說城市再生越來越被重視?站在未來發展角度,有兩方支撐條件:一是城市發展面臨再開發的必要性,二是行業發展中的戰略新機遇。
?
??首先,商業發展到今天,城市進入到了存量再開發的演化階段。這其中有四類典型的存量問題:
?
??第一,客群老化,年輕人離開,區域失去活力。7月份時候去北京一個存量項目,看到跟十幾年前一模一樣。十幾年前,70后可能項目核心客戶,現在80、90后成為消費主力,現有商業無法適應年輕人。主力客群老化成為許多存量商業失去活力的重要原因。
?
??第二,大拆大建,失去城市個性。一些改造缺少整體規劃,反而把原來歷史的、個性化的空間與內容都拆掉了,失去原生文化的改造,城市特色與性格也沒了。
?
??第三,租售失衡,業權分散下的利益博弈,使城市形象受損。城市更新項目很多都涉及到拆遷,也因此涉及到產權在業主和產權人之間的利益再分配,從而忽略城市形象及內容營造方面社會價值。
?
??第四,區域形成價值洼地,改造成本巨大。城市再生地區一般位置都比較好,卻因發展問題面臨價值衰減問題,空間本體和區位的優勢被削弱,當然,因其改造復雜性面臨相對較高的改造成本。
?
??對于行業來說,城市發展的挑戰常常也是行業發展機遇。不同歷史階段所帶來行業發展的重要變化,面向未來,參與城市再生將是企業戰略必要選擇。我們也需要從四個角度理解這一點:
?
??1. 增量萎縮背景下,存量的價值仍被低估
?
??以北京為例,北京市場之前住宅總體成交大概在20萬套房子,其中15-16萬套是新房,二手5-6萬套。現在發生新變化,絕大多數成交是二手房,新房很少,存量更新成為必要趨勢。
?
??2. 城市中心位置、核心區域的潛力需要挖掘釋放
?
??存量物業的位置往往都很好,卻受限于歷史約束無法形成中心區的高價值功能,未來商業價值能夠提升的空間非常大。
?
??3. 城市文脈是開發價值的增量點
?
??大多城市再生區域一般有很長歷史,為什么要著重提城市文脈?因為在城市再生時,建筑與人再連接是改造核心,而情感與文化是最有價值的連接紐帶。
?
??4. 城市更新政策是企業持續性戰略的利好條件
?
??過往不做商業的頭部房企都開始進入此領域,最根本因為大體量銷售中,單一功能產品模式風險越來越高,短線目標很難在未來5-10年得以維系。相比而言,商業的永續經營能力強,作為長期戰略成為重要決策方向。
?
??城市再生會遵循何種軌跡?
?
??五項核心策略實現有機再生
?
??未來總是未知的,但我們無需為此焦慮。關于城市再生的問題也是如此。
?
??對于待更新的城市區域,我們能看到的往往是它當下的困頓,往往忽略的則是其可能的軌跡。
?
??縱觀世界,城市再生的軌跡表現為幾點:
?
??首先是品質提升,從設計的角度改變空間做品質提升,這是比較簡單的工作。
?
??繼而是綜合功能優化,我們在原來商業功能基礎之上,常常還需要加入辦公、文化等方面的新功能。
?
??進一步的是文化溯源,存量空間本身有自然的歷史沉淀,而文化溯源是要探索城市最根本歷史人文屬性,從而找到有利于項目發展的人文基因。
?
??最后是有機再生。像上海新天地,其實本身面積很小,只有2-3萬方,但是能夠吸引整個上海的客群,其實就是文化所代表的城市價值和意義。以文化為基礎,又順便帶動了其他的物業開發,寫字樓、住宅等等。
?
??在最新服務項目中,常常可以看到消費功能單一、缺乏標桿領頭項目而喪失區域活力的情況,城市歷史文物建筑被遺忘、浪費。
?
??而上海、成都等地的一些老街項目,卻能在過去的20-30年間,不斷找到活化要素,例如外資注入、TOD、標桿商業項目等等,形成漸進式躍升、整體性同步發展的路徑。
?
??基于這樣的洞察,結合我們的項目經驗,城市再生所需遵循的有機開發策略也可以基本明確。
?
??總結起來,“有機開發”的關鍵策略在于5點:
?
??一是未來視角,無論項目亮相是五年還是十年后,都要為了未來的價值埋下當前的種子,對于城市和項目的思考,永遠要站在未來看現在。
?
??二是生態城市,建筑是城市的一部分,建筑功能也是城市功能重要組成部分,要讓建筑與環境充分融合,而不僅僅是建筑物本身。
?
??三是文化挖掘,自然形成的文化最具有特色與生命力,我們要從中挖掘并培育出生機勃勃的原生文化。
?
??再有是多專業協同。就是改造過程中,建筑師扮演最重要角色,因而成為開發商的依賴。實際上,一個完整的城市再生項目,不僅需要優秀建筑設計師,還需要內容輸出、運營推廣、燈光設計、多媒體互動等許多專業公司協同,才可以改進為優質產品。
?
??最后是數據化決策。為什么數據必不可少?過往商業管理憑個人經驗,常常某個項目商業運營很好,復制到其它商業項目就失去效率。數據決策放棄人為經驗,以更理性的角度精準定位消費人群,實現更高效運營。
?
??化愿景為現實
?
??來自RET案例的啟發
?
??最后,我們用一個案例來說明RET的理念。
?
??北京龍德廣場位于亞洲最大社區,有13年經營史,項目規模近24萬方。由于增長緩慢、品牌老化,項目需整體改造。經過診斷,項目核心問題在于輻射力不足、整體銷售不及預期、主力店轉換率不高以及空間硬件陳舊。
?
??以主力店效率問題為例,數據研究時發現,不同主力店表現差異很大。我們通過五個維度的評價指標分析主力品牌對項目價值,發現有的主力店正面價值雖高,其負面價值也非常高。因此,我們建議以綜合評比分值,主動放棄綜合價值不高,貌似人流量很大的主力業態。
?
??人群來源是另一個典型問題。這個項目體量很大,但客群覆蓋率與同等規模朝陽大悅城完全不一樣。通過對客群外溢性分析,我們知道這些客戶去了哪些商場,消費什么內容。從客戶需求差異端捕捉,我們挖掘了許多項目缺失功能與業態。
?
??經過數據嚴密分析,我們對項目調整進行新策略建議,主打未來概念、生態概念及科技概念,創造出年輕人喜歡的場景和氛圍。經過一期硬件與內容改造后,大家也看到更有朝氣和活力人群。同時租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這也堅定了業主繼續改造的決心。
?
??北京龍德廣場項目,通過有效數據分析,尋找存量商業改造方法,以最高效方式解決城市再生的價值問題。
?
??最后總結一下,城市再生的三法則:
?
??第一要尊重原生。找到屬地人文,以心靈感應目標消費群。
?
??第二是可持續力。品質提升需要更強大協同、遠見與實力的投資者,才可以創造出更有生命力商業。
?
??第三就是創新思維,從產品、內容、運營方面綜合解決,而不僅僅是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