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多月,新華聯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傅軍奔走在多個洽談會,從重慶到青海,從湖南再到四川,忙著推進文旅項目。
?
??盡管被看重的文旅,一直難當新華聯文化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000620.SZ,簡稱:新華聯文旅)大任,也未有出色的業績表現,但這并不影響傅軍投資文化旅游項目的信心。
?
??“會加大投資”“繼續推進相關合作”每場洽談會上,傅軍都會表露出類似對文旅的“看好”。
?
??被偏愛的總是有恃無恐。即使新華聯文旅,及控股股東——新華聯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新華聯控股)自身麻煩不斷,對文旅項目,卻抱著“砸鍋賣鐵也要投資”的態度。
?
??9月2日與4日,與四川發展董事長李文清的會談中,就流露出一個信息:合作事宜正在推進。雖未言明具體項目,按照傅軍2019年所說,應該是與四川發展合作開發的溫泉度假項目。
?
??而這距離新華聯文旅收到法院傳票不過5天。公告稱,因未按時償還本息,中國銀行安徽分行將其告上法庭,要求償還合計4.97億元。
?
??官司纏身的新華聯文旅,償債的資金何來?項目投資的底氣來自何處?
?
??文旅困局
?
??眾多板塊中,文旅是傅軍所偏愛的,也是給予厚望的產業,同時,也是給他“傷痛”頗多的產業。
?
??原本是想通過轉變發展方式,給新華聯尋找新的增長空間。無奈,8年轉型之路,對文旅的重投未換來正向回報,長線作戰的項目運作,更是讓新華聯文旅陷入資金困局。
?
2020年上半年,新華聯文旅實現營收17.25億元,同比下降47.27%;凈利潤暴跌632.53%由正轉負,為-5.65億元;扣非后的凈利潤更是同比下滑1625.10%至-6.12億元。
?
??這是新華聯文旅近五年以來交上的最差成績。疫情的雪上加霜,讓原本就不出色的業績,愈加顯得“蕭瑟”。
?
??作為較早轉型文旅的企業,新華聯從2012年就開始布局文旅,并且有意削弱對房地產的投資,加重對文旅項目的傾斜。
?
??“新華聯正在轉型,特別是加大文化旅游項目、度假項目的投資。”努力轉型的新華聯對文旅項目投入資金巨大,根據2019年中期披露,文旅項目的預計總投入超過502億元。
?
??反觀房地產業務的規模,新增土儲持續在放緩。2016年僅通過“招拍掛”和股權收購等方式獲取土地219.41萬平方米;2017年新增土地面積未增反減,同比減少45.3%至120.11萬平方米;2018年未公布新增土儲,不過明示新增土儲步伐有所放緩;2019年新增土儲項目空白顯示,再言放緩。
?
然而,如此厚此薄彼之下,文旅仍難扛起業績大旗,超六成收入依舊來自房地產。財報顯示,上半年,商品房銷售貢獻10.55億元,占比61%;以文旅為主的其他業務占比約38%,實現營收6.5億元,相較于去年同期,兩項業務的跌幅都接近腰斬。
?
??盡管8年來,新華聯文旅收入表現不突出,但卻一直未停下轉型文旅的腳步,傅軍也未松口要減弱文旅。截至目前,新華聯文旅投入運營的大型文旅項目有4個,分別是長沙銅官窯古鎮、四川閬中古城、蕪湖鳩茲古鎮、西寧童夢樂園。
?
??事實上,從新華聯在明確轉型文旅之后,業績一直處于高低起伏的震蕩狀態,所謂的新增長空間表現并不明顯。
?
2015年—2019年,新華聯文旅的營收分別為46.56億元、75.16億元、74.41億元、140.01億元、119.88億元,2018年創造了近五年最好的收入,而在四大文旅項目景點全部開放的2019年,創收也未及2018年。
?
??對文旅項目的投資傾斜,未能得到預期的回報,資金的輸血通道卻不能斷,新華聯只能通過拆借來補充。
?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16日,新華聯存在2.12億元借款本金到期未償還的情況,其中1.4億元尚未簽訂相關的展期協議。
?
??而截至6月30日,新華聯文旅總負債427.68億元,其中短期借款11.18億元,長期借款180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51.64億元,而手頭的貨幣資金僅為35.61億元,覆蓋短期債務尚有27.21的資金缺口。
?
??債務纏身
?
??從去年年底至今,債務風險一直圍繞著新華聯。8月28日曝出的新華聯文旅近5億元的金融拆借違約不過是冰山一角。
?
??新華聯債務危機的曝光,源于一紙訴訟,此后便一發不可收。
?
??2019年12月,新華聯的關聯財務公司3億元同業拆借資金逾期未還,被湖南出版財務公司告上法庭;今年3月,新華聯文旅10億中期票據不能按期足額兌付本息,構成實質性違約。
?
??該筆違約還引發了連鎖反應,其導致“19新華聯控SCP002”以及“19新華聯控SCP003”兩筆超短期融資債券觸發交叉違約條例。
?
??債務危機向來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介于新華聯的債務違約,民生信托緊急向北京市三中院請求對尚未到期的26.8億元信托貸款申請強制執行。新華聯持有的宏達股份、科達潔能、北京銀行、賽輪輪胎、遼寧成大五家上市公司的全部股份均被司法凍結及輪候凍結。
?
??此舉可謂將新華聯和傅軍推上了風口浪尖,一時“新華聯資金鏈斷裂”的消息不絕于耳。
?
??樂居財經從企查查獲悉,新華聯控股涉及自身風險的案件數275件,對簿公堂出具裁判文書的88件,其中因追償借款起訴新華聯控股的有30件。因不履行被法院強制執行的有20件,從2020年3月起,新華聯控股被執行標的合計超過33億元。
?
??為了緩解債務危機,新華聯出售股權回籠資金。先以13.39億元的價格清倉其持有的遼寧成大5.18%的股份,又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北京銀行1.2%的股權,回流資金13.91億元,此外,賽輪輪胎也在減持之列。
?
??除了“斷臂求生”之外,新華聯還寄希望于能夠盡快引進戰略投資者。“此舉雖好,不過債務在身,投資者也會有所顧慮。”業內人士分析稱。
?
??不管戰投最后能否引入成功,化解債務風險都是新華聯下半年的重點工作。此前在內部會議上,傅軍有提到“今年集團要通過轉讓15個項目的股權或資產、減持大宗物業來降低負債。”
?
??多元之累
?
??“新華聯的成功就在于多元化。”這是寫在傅軍人物百科里的一句話。
?
??“多元化可以有效分散金融風險、充分整合內部的優勢、使企業快速做大、抓到更多商機等。”多元化可以說是傅軍給新華聯找到的生存之道。
?
??歷經30年的發展,新華聯已成為涵蓋文旅與地產、礦業、石油、化工、新能源、投資、金融、陶瓷、酒業等多個產業的大型現代企業集團。除了自身橫跨多個領域,其對外投資也是遍地開花。
?
??官網介紹,新華聯集團擁有全資、控股、參股企業100余家,其中包括12家控股、參股上市公司。今年,其控股和參股的東岳硅材、稀美資源分別登陸深交所創業板、港交所。
?
??不過,多元化是把雙刃劍。
?
??“多元化擴張,推動產業版圖急劇擴大,同時也埋下了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在新華聯曝出債務危機后,業內普遍將矛頭指向了多元化。
?
??高比例股權質押,是新華聯多元擴張的資本運作手法之一。通過旗下各個公司的股權置換充實資金池,然而,其中一環銜接不上,便會引發資金鏈斷裂的危險。
?
??此前有公告稱,新華聯控股對手上所持股票有超過97%的高比例質押。工商資料顯示,2019年全年,新華聯控股有8次質押,其中新華聯文旅3次,賽輪集團3次,北京銀行2次。質押股份數最高的是4.34億股,為其手上優質企業資源的北京銀行,按照當時的市場價值計算,質押股份市值高達23億元。
?
雙刃劍傳遞的另一層含義是,既要承受其帶來的“利”,也要經得起帶來的沖擊。
?
??傅軍已經嘗到了多元化擴張之下的“苦”。
?
??今年6月,收購旗下新華聯資本(00758.HK)股份,違反《公司收購及合并守則》,遭到香港證監會的公開譴責。
?
??時間拉長,2016年參投樂視汽車融資,2017年入股投資共享單車ofo,除了這兩個知名失敗案例外,投資黑龍江響水米業最終惹上官司,曾投資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也多以失敗收場。